当前位置:
首页 > 国学 > 为什么学《周易》从“恒卦”开始

为什么学《周易》从“恒卦”开始

《周易》有八八六十四卦,从哪一卦学起?

一般而言,当然从《乾卦》学起。

因为,无论是“八经卦”,还是“六十四别卦”,《乾卦》总是名列第一。而且,“乾为天”,——乾卦代表天嘛,不从乾卦开始,从哪里开始呢!

可是,我教学生的时候,总是先从《恒卦》开始。

为什么?

因为,我们普通大众最缺乏的,不是学习能力,不是智慧思维,不是时间和精力,而是——“恒心”!

没有恒心,就不能坚持;不能坚持,就看不到成果;看不到成果,就没有信心。没有信心,就提不起兴趣。……所以,到了最后,几乎是稀里糊涂,一事无成。

且不要说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!

这一辈子,能把一件事搞明白,都是很了不起的!

哪怕是,一件小事。

哪怕是,读懂一本书。

所以,先不说“乾坤屯蒙需讼师,比小畜兮履泰否”,我们直截了当,先学《恒卦》!

“恒”字怎么写?

这是个小学生的问题,但是,不知道您有没有认真思考过,“恒”字,为什么要这样写:一个心,一个亘(gèn)?

请看这个“亘”字,为什么是“上面一画,下面一画,中间一个‘日’呢”?

其基本意象,乃是“上面一画,代表天;下面一画,代表地;天地之间,一个日字,就是太阳啊”——太阳怎么样?

直观来讲,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,绕天空划一道半圆,再从西方落下,循环往复,周而复始,(在其寿限内)永不休止。

这个“亘”字,是不是很形象?

上画为天,下画为地,太阳悬空,在天地之间,循环往复,发光发热,亘古以来,从未停止。

我们要了解,古人在创作汉字的时候,不是随机随意拼凑,而是“依智观照,颇费心力”的。

《系辞》中有一段话,我们学《周易》一定很熟悉:“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,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,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,于是始作八卦,以通神明之德,以类万物之情。”

这段话,描述了“包牺氏”创作“八卦”的场景。

我们认为,古人创作汉字,也同样地“审慎”和“用心”,:

一个汉字,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。

一个汉字,就是一套系统的哲学。

学习中国文化,一定要有这样的观念。

否则,虽然拥有中国人的身份证,但是总在中国文化、中国思维的宝库围墙之外逡巡、徘徊,不得其门而入,岂不可惜!

人法地,地法天

《老子》有一句格言: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”

法,就是师法、效法、学习之意。

人要向大地学习。

大地生养万物,承载万物,包容万物,而又不占有万物。

如果一个人,一群人,有这样的精神,那是必然受大众欢迎的,因其开物成务,而又不自私,怎能不受到众人的支持和欢迎呢。

1840年——1949年这段历史,无数仁人志士都在为中华民族的前途担忧,为什么只有以毛泽东、周恩来、朱德等人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,才能带领中国走向胜利呢?

除了大时代、大历史发展的特殊机缘,其内在原因,就是因为共产党人真正具有了“生而不有、为而不恃”的大地精神,是真正为普通劳苦大众、真正为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着想的一群人。

大地精神从哪里来?

大地上为什么万事万物能生机勃勃呢?

因为有“天上”的雨水滋润,有“天上”阳光照耀!如果没有“天气”下降,没有阳光的光合作用,大地上的植物就不能生长,各种动物也不能存活,号称“万物之灵”的人类也不存在了。

所以,人要学习大地。

而大地之德行(物质、能量),又来自上天。

宇宙之间,各种天体的运行,自有其轨道,自有其规律,自有其生灭,这就叫“天法道”。

这世间的一切事物,其产生、发展、变异、消亡,都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,正所谓“没有无缘无故的爱,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”,“凡合理的必有其存在之机,凡存在的必有其合理之因”,这就是“道法自然”。

科学研究认为,我们所处的宇宙,诞生已经有138亿年,太阳诞生大概是50亿年,地球大约是46亿年。

事物的诞生与发展,是有一定规律的。

这个规律,就是“道”。

道理之“道”,轨道之“道”。

各个天体按着“道”运行,宇宙就能和谐发展。

违背了“道”,那就是乱七八糟了。

比如地球在自传的同时,也绕着太阳公转,这样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地运行,于是才有了“春夏秋冬”四个季节,大地上才有“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”的自然现象。

这中间,如果太阳的光芒不稳定,太阳系各大行星的运行不恒常,地球上是很难有“花红柳绿、草长莺飞”之勃勃生机的。

所以,太阳,我们也称之为“恒星”。

恒者,久也。

久于其道,谓之恒。

人,若能则天法地,得其“恒久之道”,那么,还怕有什么学不好的呢!

因此,《恒卦》的卦辞说:“亨,无咎,利贞。利有攸往。”有了“恒”之德行,就有了亨通之象,没有什么咎害,当然,《恒卦》之德,适宜守持正定。如此以来,就“利有攸往”,适合有所前往,适合有所作为了。

观其所恒

《恒卦》的彖辞说:“日月得天而能久照,四时变化而能久成,圣人久于其道,而天下化成。观其所恒,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。”

太阳和月亮,得到天运恒久之德,所以能长久地照耀大地;四季交替变化不休,所以能恒久地成就万物;圣人恒久地保持其美德,所以能教化、成就天下万民。观察其所恒久之道,天地万物的情状,都可以看清楚了。

前面已经说过,太阳、月亮以及各个天体按照一定的规律恒久运行,大地上才能出现“柳绿花红、草长莺飞”的勃勃生机。

那么圣人呢,也是“久于其道”的,譬如伏羲氏、神农氏、唐尧、虞舜、夏禹、商汤、周文王、周武王、老子、孔子……为代表的一系列圣人,虽然都已经成为过去,可是他们用一生经历所谱写的故事,他们的奋斗历程所传达给后人的精神风貌,他们为了修己利人而创制的一系列文化典籍,一直流传至今,影响巨大,犹如天空中的太阳和月亮,给我们后学者带来了光明和温暖。

有人讲:“天不生仲尼,万古如长夜!”

这句话,用来形容任何一位古今中外的圣贤人物,都是可以的。

若没有伏羲作八卦,若没有大挠作甲子,若没有仓颉创文字,若没周公制礼作乐,若没有孔子编订六经,若没有司马迁写《史记》,若没有……

试想,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?

大抵是:茹毛饮血,如野兽一般生活着。

或者是:像印第安人一样,在遭遇侵略时,任由野蛮的屠戮和宰杀。

所以说:“圣人久于其道,而天下化成。”

这真的很重要。

一般人不会考虑这个问题,就象我们平时很少顾及空气的重要性一样。空气,比我们的手机、零食更重要,但我们考虑手机和零食的时间远远多于考虑空气。

这也是自然之理。

毕竟,我们只是普通大众当中,再普通不过的一员。

我们既没有圣贤的智慧,所以,用不着考虑“天下化成”的事业;也没有英雄的毅力,所以,也用不着考虑“治国安邦”的宏图。

我们打算做点什么呢?

除了做一份工作,找口饭吃,我们还打算做点什么呢?

那当然是“人各有志”啦!

一千个人心目中,有一千个哈姆雷特!

教我八极拳的老师是天津的韩起先生,他经常跟我说起师爷(李公仲槐)的一句口头格言:“我这辈子,能把武术练明白,就没白活!”

这话太朴实了。

也太了不起了。

普通大众,在生命的追求上,不是好高骛远,杂多而混乱,就是自暴自弃,不敢立志。

我就是这样一个人:有时候好高骛远,杂多而混乱,武术、音乐、历史、天文、甲骨文,……什么都想学,却样样稀松,一事无成;有时候又觉得自己是不是天赋很差,这辈子啥也干不成,很有随缘堕落却又不甘心的矛盾心理。

扪心自问,认真一想,真是不寒而栗!

突然想起岳飞的名言:“莫等闲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!”

所以呢,我想写这篇关于“恒卦”的文章。

表面上,是给我的同学们鼓劲儿,希望大家学习《周易》的时候要有恒心。

实际上,更是给自己一个暗示,你自己必须要有恒心。

北宋易学大家邵康节先生,隐居于山林之中,“冬不炉,夏不扇”,因为他醉心于《易》学,“忘乎其为寒暑也”。

即使如此,还觉得自己学习不够得力,于是又“糊《易》于壁,心致而目玩焉”。终成一代宗师。

明代有一位来知德先生,八岁诵诗,九岁能文,但考中进士之后,两次会试都落榜,回家的路上听说亲人患病,于是烧掉了准考证,自行立志:“有做圣贤这条路就行了。做圣贤不要命运决定,富贵贫贱都可以做。断绝科举做官的念头,圣贤任由我做!”然后,取一尺白绢,书“愿学孔子”四个大字,绑缚于臂,就回家去了。父母认为他志气超凡,也很赞同他的做法。

此后,来知德专心研《易》,麻衣蔬食,苦思精虑,历二十九年,而作《周易集注》(后经过四川总督王象乾、贵州巡抚郭子章联合举荐,朝廷特授予来知德翰林待诏,但是来先生以年老有病,坚辞不受)。

邵来二子之恒德,亦可以为吾侪典范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