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家乡的女人,会吃热
了解一个地方的传统文化,观察女人坐月子,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角度。从中可以看到不同地方对生育激励、生育关爱的不同习俗。我家乡福州永泰县,女人坐月子的传统饮食,有一条颠 扑不破 的遵循原则 ,这就是一定要吃“热”。这热,有两个指标,一是东西要趁热吃,凉了,是绝对不可吃的。二是食物必须是温补类的,以蛋、红酒、鸡,桂圆、目鱼之类为要件。凉性食物,断不可食。水果、青菜被认为是“冷”的东西,是不能吃的。新茶不能喝,因为我们这儿喝的是绿茶。新茶被认为性质偏凉,而老茶则认为性质偏温,限制没那么严格。
更严格的是女人月子期间得整月呆在房间里,连窗户都不能打开,就是打开,也只能打开一小缝。因为那样才不会着凉,才能保温。连夏天也不能窗门大开,怕有凉风吹入。这套民俗法制,如金科玉律,谁也不敢越雷池半步。我读初中时,一位来自上海的老师的爱人,坐月子期间照样走出户外玩,并且还吃李子。我回家告诉了我妈,我妈大为惊诧,让我赶快告诉老师,千万不能那样。好久以后,我妈还担心那位师母,问我“有沒有事”。其实,人家好好的,哪有什么事呀。
十里不同风,百里不同俗。一方水士养一方人。按科学常识,女人这样坐月子,是不科学的。单月子中大量喝酒这点,就会被否定。而我们这里,如果月里不喝酒,倒是不可思议的。也就是说,不管平时喝不喝酒,会不会喝酒,一到坐月子,便非得以酒入膳不可。而且,也基本上没有人不会喝。于是,女人会喝酒,会吃热,便几乎成为这里的一道“风景”了。城市女人,吃点热的,好像动不动就会“上火”,而我地女人是不会的。本地糯米、红粬、井泉酿的低度红酒,被坚定地认为是温补身体的佳品。月子不进酒食,被认为会有后患。此时的女人,必须言听计从于前辈婆婆妈妈,该吃蛋酒吃蛋酒,该吃鸡面吃鸡面。红菇鸡汤配米饭是三餐主食。一天三餐三点心。女人简直成了进食女王。若是生男孩,那更是被丈夫和公婆们追捧得跟英雄一样。奖以美食,多多益善。人们认为,女人从怀孕到分娩是身上丢下了七八斤肉,不进大补,绝对不行。
我年轻时在乡间当“赤脚医生”,常常出诊。产妇、初生儿疾患,总得进入那酒气和鸡汤味道等“五味杂陈”的坐月房间临床施诊。见过的所有产妇,都是酒味、奶味、腥味扑鼻的。妇女产后,子宫创伤有待修复,恶露未净,现代医学的医嘱,总是饮食清淡,易消化,增加营养,空气流通等。新生儿母乳喂养,乳汁中不能含酒精。而这里却煮酒为饴,大鱼大肉,闭门塞牖,岂不犯忌?而这种饮食习惯和保温习惯,却根深蒂固地在这里一代一代沿袭。而且,在当地观念中,这种习惯才是好的。若是外省外地嫁来的姑娘,欲为人母,坐月子也非得遵此不可。所以遇上外地姑娘嫁来的家庭,特别是外地知识分子家庭嫁来的姑娘,由于坐月子而产生的地域不同习俗和见识的冲突,十分考验男方,特别是女婿的智慧。一方要这样,另一方要那样,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,真是清官难断。调和起来并非容易。按西医观点的营养和产褥卫生建议,起码在八十年代以前在这里是大部分行不通的。也因此,常有外地岳父母被这种“土”习俗气走的例子。我乡有户人家,因为媳妇坐月子的饮食和其他习惯问题,闹得亲家双方不欢而散。女儿女婿夹在当中,左右碰壁。那女婿对人说,叫联合国秘书长来都没法调和。
这里的月子饮食方案,以红酒、红 菇、当归、生姜、茶油、目鱼干、桂圆干,炖鸡。并以此与米饭搭配,或与捞线面搭配,当做主食。这个食谱,在我那鲍氏家族聚居地,几成公循。追溯起来,最迟始于明代永乐年间。代代相传,没有人质疑它的科学性。而其与中医理论的某些契合,倒也使其为何能获整体性认同并传承不衰,提供了些依据。在中医理论中,对分娩妇女的调理,是提倡活血温补的。著名的当归生姜羊肉汤、四物汤、八珍汤之类的补血、活血、温阳之方,是中医妇科的常用金方。以酒入药,也是中医一些药方的原本配制。
月事为大,产妇为尊。月子食补方案的施行,通常以岳母为总监,姑姑,邻里的女性长者等为协监。再穷家庭,所有食材,必须在即将分娩前备足。比较穷苦的人家,通常是不酿酒的,而为了准备月子酒,无论如何都要去弄到足够数量的糯米和红粬以应此需。其他几样必需品:鸡、茶油、红菇、目鱼、桂圆、大米、线面,当然也是一样不可少的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像目鱼、桂圆之类的补品,得去莆田涵江采购 。那是步 行一整天才能到达的地方。
坐月子“坐”的好坏,通常是以吃了多少只鸡,用了多少斤酒来衡量的。在那物质匮乏年代,月子里吃鸡多少,用酒多少,配料是否齐全丰足,往往被上纲上线到老公疼不疼老婆,有没有本事;公公婆婆看不看重媳妇的高度。鸡呀,酒呀,白米饭呀,线面呀,目鱼呀,蛋呀,在民间社会生活中是一种奢侈,是人们长久追求的享受。让女人月子吃好,本质上也有对妇女分娩的犒劳意味。这种文化氛围实际上是对生育的强大激励。
说到月子鸡,不能不提岳母。生育历来都是人生大事、圣事。在知道女儿怀孕时,特別是头胎,最先激动朝野的肯定是岳父母这一方。他们喜不自禁,走路生风,一边向家族和邻里通报女儿的怀孕消息,一边便开始养鸡。农家家家家里都养鸡,而做为岳父母的养鸡,则别有一层庄严和自豪的含义。男方为月子养鸡,这是理所当然。而女人头胎生育的第一笼鸡一定是来自岳父岳母的馈赠。从得知女儿怀孕到分娩,大约八九个月时间,而从鸡出壳到汤鸡,也大约需时这么长。所以,挑选鸡苗也几乎与得知怀孕的时间同步。鸡苗必须挑选雄刍,雌雏一般只作为补充。自家母鸡孵的小鸡,当然整窩养起,不论雄雌。雄雏数量不够时,才去村里人家互通有无。辨别小鸡雄雌,有一定技术含量,须翻起小鸡屁股,查看gang门细节方知。月子鸡饲养工程,男女双方都视为天职。这群专用鸡的饲料,一定也是特别好的,须用谷子全程全饱喂养。这是月子鸡与其他鸡不一样的特殊享受。其他的鸡,一般只能半吃半饿,靠自己的能力在房前屋后的草地上刨食。整个养鸡过程,防老鹰、黄鼠狼,防鸡拉痢、鸡瘟疫是题中要义,以此确保那些专项用鸡的安全,不破不损地养大。因为那还含有吉利的意味。
哪家岳母送月子鸡的数量,在村子里总是被批露并被热议的。互相攀比,是最常见的新闻传播效应。送越多,口碑越好,越体面。鸡送多了,也是女儿在男方的一种自豪。所以当岳父母的对此绝不敢草率,往往都是“能喝半斤喝一斤”般的逞强。正亲正戚的月子贺礼,一般也得送鸡,鸡在民间的礼仪往来中是重要的使者,也是一种吉祥寄托。“你的女儿要吃鸡了吧”,这问的是“你的女儿可能已有身孕了吧”。
女人要吃热,女人会吃热,不知和这里的一个现象是否有直接关联。在计划生育之前,哪家孩子不是四五六个甚至七八九个的?历史上有一母“七子八婿”的美传。同时,这里的人普遍长寿,而女人更其为然。一个村里,八九十岁的老妪不但能生活自理,还能自在村游、操持家务者也见多不怪。而以女人要吃热,连带出的老公爱老婆风气,也成了这里的“专长”和文化。一座以爱老婆闻名的距今已有约200年历史的鲍家庄寨“爱荆庄”,前几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亚太地区文化保护优秀奖。现在成为远近游客络绎登临的一座福州古厝。
公众号:象山老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