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首页 > 民俗 > 青山玉骨

青山玉骨

——心贵能容,不贵能察。

中国人确实好胜心强。

别人有的我们要有。不光要有,还要比别人好。不光要好,还要比别人早。

尤其说到古文明,那更是我们擅长的领域,不超第二名一圈多都算不上赢。

但有个缺憾,我们没有史诗。

其实,史诗的优点不在诗意,而在口耳相传。就像,汉朝古今之争,原文争议最小的就是诗经。但我们的历史文献实在太丰富了,不可能再改成顺口溜。有专门的史官负责,也不轮不到盲人荷马来说书唱戏。

但问题还不止于此。

说,如果君没个君样,臣没个臣样,君貌不恭,臣容不敬,那么上下就会暴慢如狂。

古人把这种情形,比喻为春天的一场淫雨。俗话说,春雨贵如油,但水也能伤百谷。何况,春为蠢,震为动,越是春天,越要整肃。

说,如果一天八百道命令,没有一条是得当的。那么,下面不听从,而且敢怒不敢言。

古人把这种情形,比喻为秋天的一场大旱。

类比,是人类思维的底层设计之一。每个人讲话,一天也要包含很多比喻。笑出猪叫,比屎难吃,诸如此类。

所以,貌对应春天,对应木。那么,如果做不好,就会有妖,有孽,有祸。妖是妖胎,孽是蘖牙,祸及人身,于是有疾。

其中,最有趣的是祸。

春天有鸡祸,秋天有犬祸。为什么呢?

因为公鸡最是趾高气扬,小狗喜欢狺狺狂吠。这都是生动的反面教材。

公鸡每天耀武扬威,但家养的这些动物,鸡最容易杀。而狗呢,为了博主人欢心,展示自己的努力,听风就是雨,有点动静就叫个不停。但古人把这些都省了,惜字如金。言之不从,狗。貌之不恭,鸡。

这是貌和言。

夏天昼长,古人想到了眼睛。如果君主视物不明,那么就会昏暗。古人把这种情况,想象成夏天的一场闷热。

冬天苦寒,古人想到了听觉。如果听物不聪,就会无谋。冬天没有储藏,没有谋划,最终肯定会积贫积弱。

夏天为什么要闭目养神?因为瞪个大眼睛从早到晚,也没看到什么有用的东西。五色令人目盲。而猫冬的时候,就像戴了隔音耳机,丧失了基本的听力。

这样,又用两种家畜做了比喻。羊的眼睛很大,但毫无灵气。猪的耳朵更大,但睡得跟死了一样。

熟悉易经和五行的人,可能已经想到了更多更多。比如,夏天对应南方,对应火,对应离,对应赤。冬天对应北方,对应水,对应坎,对应黑。

最让人拍案的是,羊和离的对应。说,离卦,刚包柔,而羊呢,羊角羊蹄为刚,也是刚包柔。

还有,春有服妖,乱穿衣服。秋有诗妖,恶言怪谣。夏有草妖,冬有鼓妖。

肯定有人说,你这不科学啊。把非科学形容为不科学,就像说一个女人不爷们一样,说得没错,下次无话可以闭嘴。

除此以外,还有很多比喻。让我想到了诗。

越古老的歌谣,越离不开比喻。比得好,就是诗。

但跟唐宋的为了诗而诗不同,商周的人,是完全沉浸在诗意里的。以至于,他们根本不觉得这些是诗。

这种由巫到诗,太伟大了。

为什么,春夏秋冬的祸害,对应到家畜家禽,还不是巫呢?

巫的意思,是只相信天意。但上面那些祸害,说的是,人为的不当。

让人相信,做不好自己的事,不光有人祸,甚至引起天罚。

有人说,中国人不讲逻辑。其实没有人能不讲逻辑。只是中国古人不擅长。

但不擅长是结果。先秦有很复杂的逻辑讨论,只不过,如果没有科技,逻辑确实无用。当然,有人会说无用之用。但一睁眼,就有很多人饿死在路边,这时候,哪有心思去搞无用之用啊。古人总是以天下为己任的。

更何况,中国到现在,也没人敢说超越了危险。

有失有得。中国古人的思维,诗味最浓。

其实,我们看惯了争论,总以为可以选一条更好的路线。中华文明,能到今天,已经不易。不这样走,只能更糟。

这篇文章,本来谈的是感想,而且因为其他的事情,情绪没有到位。关于大传原文,就没有提。不管怎样,能生在这片土地,稍稍接触到先人的卓绝,还是觉得非常幸运的。

另外,有人觉得春秋失序,为春旱秋雨,看似合理,但我觉得失了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