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蚕蛊、情蛊、铜片诅咒……刺激又危险的苗疆蛊事!
前不久,我们聊过湘西赶尸的话题。
当时提到了湘西三邪:赶尸、蛊与落花洞女。有很多人留言说对蛊和落洞女很有兴趣,那么本期就再来说说三邪之一的“蛊”。
湘西三邪中,蛊与另外二邪有点区别——赶尸和落洞女是湘西独有的,但蛊并非湘西独有,广大的苗疆地带普遍存在。重庆、贵州、云南、两广地区、福建等地,或多或少都有“蛊”的传说。
故而说起“蛊”,就不能局限在湘西。
“蛊”的起源
通常提到“蛊”的时候,有人会将之称为“巫蛊”,这个说法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蛊的起源——先有巫,后有蛊。
“蛊”诞生于“巫”,是上古巫傩文化的延续,也可以视作一种古老、神秘且恐怖的巫法。
周朝时就设立了专门应对蛊害的官员。《周礼·秋官》有“庶氏”职,掌除毒蛊,并且此后一直流传。
也就是说,巫蛊早已出现在中原地区,并非是后世传言中所谓的“出自苗疆”。而且起初在中原地区的地位不低,民间百姓崇信此道,统治者也不排斥。
巫蛊从一开始的盛行到后来官方抑制,转折点出现在汉武帝时期。
汉武帝在位末期爆发了影响深远的“巫蛊之祸”,牵连数十万人的生死,连太子都在此祸中未能幸免。
汉武帝晚年沉迷长生、巫蛊之术
巫蛊之祸动摇汉朝“国本”,此后历朝历代深以为诫,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度发生,对巫蛊开始严加控制。
到了明、清两代时,明律、清律中都有专律限制巫蛊,一旦被察,即便没有杀人也会重罚,如:
“置造、藏畜蛊毒,堪以杀人及教令造畜者,斩。”
“造畜者,不问已未杀人,财产入官,及同居家口,虽不知情,并流二千里安置。”
汉武帝之后,中原地区巫蛊之术逐渐消失,而南方苗疆地带不但未受影响,还因为一些中原巫蛊术士被流放边疆,而融合进一些中原之术。
明清时期虽对巫蛊严加控制,但又因为明、清统治者对苗疆的政策多是奉行“以苗制苗”,苗人自治,故而巫蛊仍旧得到传承。
因为这种种原因,才导致如今但凡提到巫蛊,人们想到的几乎都是苗疆巫蛊。巫蛊传说中也以苗疆之地最为神奇,最令人感兴趣。
另外,关于“苗疆”这个地理概念,有必要多说一点。
苗 疆
在很多人的意识里,苗疆就是苗族苗人的聚居地,是一块集中区域。
这种理解是片面的,其实苗疆并非整片区域,而是分散的。
苗疆有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。
广义的苗疆包括云南、四川、贵州、湖南、重庆、广西等各省市部分 。
狭义上的苗疆,指的是湘西苗疆和黔东南苗疆。
湘西苗疆以湖南湘西为中心,湘西凤凰腊尔山为腹地,包含贵州、湖北、湖南、重庆交界的武陵山区。
黔东南苗疆以贵州黔东南的雷公山、月亮山为中心腹地,覆盖贵州、湖南、广西交界的范围。
包括现在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、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以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等湘黔桂交界区。
用蛊必是女子
如果说人们对苗疆充满好奇,那么对水灵的苗族女子,多半是又爱又怕了。
传闻苗疆蛊术都是由女子继承,绝少有男子成为蛊人,这个现象有多种解释。首先,蛊的起源传说大多与女子有关,因此后世继承者多是女性。
笑傲江湖中五毒教蓝凤凰
苗族传说中,蛇的始祖们从十二个蛋中诞生,他们出生时还带着脐带,便割下脐带丢在水井边。
有一些姑娘们挑水时看见了脐带,不知道是何怪物,就用挑水扁担戳。这一戳,脐带就从扁担尖爬上来,潜入到姑娘们的血液里,成为了最初的“蛊”,苗族认为只有女人才有蛊。
也有解释说女人养蛊是因为女子性阴,符合蛊阴的特性。
清代奇书《子不语》中就有此类解释:“养蛊的人一定会将蛊养在密室之中,让夫人饲养蛊虫,因为蛊虫是阴气所聚,见男子则败。”
湘西蛊术传女不传男,不仅仅是母传女受,还可以传授给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普通女子。
“蛊女”传说流传千年,“苗女养蛊”已经是许多人的固有成见,即便到了现今,苗族女子也经常被问养没养蛊。知乎上有大批苗疆人陈述着自己的“养蛊事实”,看上去煞有其事,知情者则会心一笑。
五毒百虫,皆可入蛊
关于蛊的传说总逃不过诡异、恐怖,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制蛊方法。《天龙八部》中阿紫用游坦之喂毒练功,其实也是一种蛊的演化。
武侠、玄幻小说中,各种奇怪的蛊层出不穷。而真正的制蛊方法,各地域大同小异,最普遍的方法在《本草纲目》中就有记载:将各种毒性强大的毒虫放在一个密闭容器里,让它们在其中互相打斗,最后剩下来的那一只就是被称为——蛊。
以此来看,虫可谓是蛊的精髓所在。但李时珍不是坏人呀,他老人家当初并没有想制蛊害人,而是打算引用古代疗治奇毒的药方,用主治恶疮的蛊以毒攻毒。哪知道后人心思歪了,竟利用这种蛊来害人!哎!
还不是选择原谅他
更有讲法称,端午节制蛊,毒上加毒。
先秦时代,普遍认为农历五月是毒月、恶月,端午是恶日。
让人比较困惑的是,这天你要是用草药治病,杂草也能变神草;但若是这天你要用毒物做蛊,毒力无边。
民间盛传的“五大毒物”——蝎子、毒蛇、蜈蚣、蟾蜍、壁虎(一说为蜘蛛),此时到了出没的时期。
端午日,乘其阳气极盛时以制蛊,是以致人于病、死。
苗族的传统中对端午也是同样的看法,他们认为端午节当日正午是五毒百虫现身之时,这时就有苗人女子到高山上捕捉五毒百虫,放置在一个器皿中,置于阴暗处,长时间不揭开盖子。
有些特殊的蛊,养蛊人还需每夜入睡祷告一次,起床祷告一次,且要连续祷告一年不可间断。也绝不能让外人知道,若是中断或者被人知晓,成蛊后也会加害主人。
眼花缭乱的蛊毒
就蛊的种类来说,大致分为十三种:螭蛊、蛇蛊、金蚕蛊、篾片蛊、石头蛊、泥鳅蛊、中害神、疳蛊、肿蛊、癫蛊、阴蛇蛊、生蛇蛊、三尸蛊。
01
金蚕蛊
先来讲讲古代笔记中所提到的,端午节炼出的“万毒之毒”——金蚕蛊。
不知道有多少金庸迷记得《倚天屠龙记》中,蝶谷仙医胡青牛对张无忌痛陈华山派掌门鲜于通的卑鄙无耻:
“有一个少年,在贵州苗疆中了金蚕蛊毒,那是无比的剧毒,中者固然非死不可,而且临死之前身历天下诸般最难当的苦楚。我三日三晚不睡,耗尽心血救了他,和他义结金兰,情同手足,又把我的亲妹子许配给他为妻。哪知后来他却害死了我亲妹子……”
当真有这种金蚕嘛?还是金庸老先生开脑洞的?据历史学家谈迁在《枣林杂俎》中的一则记述,“金蚕,闽中有之,形似蚕,色黄。”
度娘说它长这样??
据说金蚕性喜洁净,凡养此蛊,家中尘埃绝无;且其不畏火枪,最难除灭;甚至还能以金银等物嫁之别人。若是中了金蚕蛊,便会胸腹绞痛,腹肿如翁,七孔流血而死。
02
三尸蛊
云南一带一些苗族部落养蛊成风,极其擅长巫术和制蛊。其所作毒性最猛烈的蛊中,最出名的就是“三尸蛊”。
此蛊做法不详,只知道是由蓝、红、白三色毒蛇制成。此蛊投于仇人身中,潜伏片刻后立刻发作,毒性异常猛烈。此蛊寄宿在宿主身体里,吸食宿主精血并注入毒液。使宿主全身痉挛、起毒疮,至死方休。
因为这“三尸”的称法听上去就令人闻风丧胆,所以影视作品中最喜用它来作为蛊的代表。
03
奇形怪状动物蛊
还有一些奇怪的“家禽蛊”,如羊蛊、牛蛊、鸡蛊、鹅蛊、猪蛊……
稀奇动物蛊也有很多,比如虱蛊、马蜂蛊、斑鸠蛊、麻雀蛊、乌龟蛊、大象蛊……
至于一些听起来和蛊没有半点关系的东西,也可以成为蛊,如:犁头蛊,篾片蛊,树蛊,草蛊,石头蛊……
中了动物蛊的,一般症状都是中毒或者日夜被某种动物折磨。比如中蛇蛊之人,除了蛇毒之外,还有些人会感觉到体内似有蛇在翻滚,体外仿佛遭到毒蛇噬咬,内外交攻,却找不到“蛇”在哪里。
五花八门的蛊术
因为很多文学、影视作品的渲染,大家对巫蛊的看法往往停留在“毒蛊”上,以为只有和虫子相关才是“蛊”,其实这是狭隘的理解。
虫兽蛊毒只是“蛊”的一面,除了蛊毒之外,蛊还有蛊术。这两者大多数人混为一谈,但其实也可以区分来看。
如果说“蛊毒”体现了巫蛊的蛊,那“蛊术”体现的则是巫蛊的巫。
蛊术并非只能用蛊毒施术,还有借助鬼神、厌胜或者毒咒的,与厌胜术非常类似,甚至可以说就是一种东西,毕竟都源于古巫。
蛊术中常见的“偶像伤害术”,与人偶压胜术非常相像——用纸人、草人、木偶、泥俑人等施术,将生辰八字或者毛发、指甲、衣物等物置入草人、纸人中,而后开始做法诅咒。或用针刺,或埋入土中,施术对象则会遭受同样的苦痛致死。
另外蛊术中还有一些奇怪的诅咒之术,比如西双版纳的傣族有过“铜片诅咒”。
用一块铜片,刻上诅咒对象的名字,再刻一段咒语,将之栓在一条活鱼身上,将鱼放回水中,鱼为了挣脱铜片必定跳跃不停,被诅咒的人就会感到心脏狂跳,坐卧不安,最终猝死。
台湾作家三毛在书中就曾记录过这样一桩灵异事件:她在沙漠中捡到了一个铜片和白铁皮制成的项链,戴上之后就变得精神失常,身体也出现了问题,下体开始大出血。直到把项链摘下来,调养了好长时间才好。有人猜测,她就是中了铜片诅咒。
另外,贵州侗族有放飞刀、埋狗头、扎鸡头等蛊术。
- 放飞刀指刀在水中经过咒语加持变成鱼,鱼使水变红,仇人则呛血而死
- 埋狗头是挑选一个凶恶时辰,杀条公狗,在狗头刻上仇人名字,埋入土中。
- 扎鸡头则是用钢针扎在鸡头上,封到瓦罐之中,并念咒诅咒,仇人便头痛如针扎而死……
不过对于常人而言,上述都难以接触,接触了也不好判断。大家更为关注的是听上去就很有瓜的“情蛊”。
情 蛊
情蛊算是网络上、文学影视作品中露面出现最多的蛊术。即便是现在社会中,还有不少人打着情蛊的招牌坑蒙拐骗,上当的还不少。
关于情蛊,民间也有一种流传很久的传说:与苗族女子相爱,若一直专情那也没事,但要是始乱终弃必定不得好死,因为苗族女子会给情人下蛊,背叛必遭报复。
但将这传说当做情蛊例子,有些不妥,因为只要会下蛊,实际上随便用什么蛊都能报复渣男,不见得用的就是情蛊。
情蛊应该能带来情爱,而非一味的控制与报复。
网上流行的“种情蛊”的骗术,介绍功效也多是宣称“种了情蛊,对方会对你痴心,即便移情别恋的人也会对你回心转意。”
在以前的马帮传说中,天南地北的赶马人大多相信“蛊女”和“恋药”,说是蛊女若是看中了马帮里的年轻人,就会将一种秘制的“恋药”藏在指甲里,乘着倒茶的时候弹入杯中,喝了就会神魂颠倒地恋上放药女子,走再远也会回来。如果不回,就会茶饭不思、焦渴而死。
这种恋药,就是一种情蛊。传说中下情蛊的方法有许多,有用“蛊毒”的,也有用“蛊术”的,具体方法外人也不得而知。
除了情蛊还有“淫蛊”,若有男女在水中共浴,用共浴之水则可以制出“蜮蛊”,又称水蛊,是专门使人淫邪乱性的蛊毒。
至于蛊到底是什么样子,除了代代相传的说法,和影视剧作中的描写,谁也不知道。说到底,这完全是一种人为造成的祸事。
从现代来看,虽然城市人未必能轻而易举搞到毒虫毒蝎,但各路PUA倒是甩手就来,作用更“持久”,毁灭性更强。大家更要当心的,反而是这种看不见虫影的蛊惑。
作者: 雷门易 公众号:雷门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