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首页 > 国学 > 古代中国人有哪些款式的家具及演变过程

古代中国人有哪些款式的家具及演变过程

家具是人类居住使用的重要器物,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。今天我们能看到的仿制中国古代家具主要是明清之后的款式。本文重点介绍那些我们看不到的、中国远古时代的家具情况,及它们演变、改进的过程。

在漫长的原始社会,人类是没有家具的,吃饭、休息、睡觉都是在地上。人类后来发明了席子,席子放在地上作为铺垫,舒适很多因此席子应算是最原始的家具了!古代中国人一直就有“席地而坐”的习惯,到汉代更加普及,也相应出现各种家具。毋庸置疑,勤劳智慧的古代中国人在家具方面是领先世界的,本文重点谈谈宋代之前的中国家具。

要说唐宋之前中国家具,与现代家具比较,显著的特点就是低矮,这与当时人们席地而坐的习惯有关,也与中国古代建筑相对低矮有关。房屋低矮,家具自然不会太高。而房屋低矮,一方面是中国建筑传统多为木结构、技术水平不允许建得过高;一方面也有中国古代家族集聚而居,比较注意平缓、平和的原因。在这样的矮屋之中,自然都是矮家具了。

1、床。床出现很早,传说由上古时代的神农氏发明。而甲骨文中有“床”形状的字,还有“人”加“床”的字形,应是“病”字。这说明至迟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,中国人就已经使用床了。但古代的床并不是专门的睡具,它也是一种简易坐具,总之就是供人休息的家具。

考古显示,中国最早的床是在河南战国楚墓中发现的“漆木床”。通体黑漆、装饰红色云型纹,下有六足、雕刻成长方卷云形。床长2.18米、宽1.39米,除了床架,还有竹条编排的床屉(床帮),床上有竹枕,和现代床无异。不同在于,该床足高仅19厘米,体现了矮小家具的特点。

在东汉之前,中国是没有椅、凳等坐具的,人们以席地坐卧为主。所以床往往也兼为坐具,人们写字、读书、饮食都在床上放置案几,这样就比席地而坐更舒适。因此《说文解字》中说:“床,安身之坐也”。另外,古代人在床前还会放置床登(曲足长方形条案),用于摆放鞋子等。

2、榻。即指床型坐具。它与床外形类似、无围(没有床屉、床帮),所以也叫“四面床”。因东汉之前的床兼有坐、卧功能,所以汉代以“榻”专指床型坐具。榻也是矮小家具,比当时的床更窄小一些,一般有四足、只供1人坐卧,。

3、几和案。它们的功能与中国人席地而坐、以床榻为坐具有关。就是将案几放在地席、床榻上供吃饭、写字、休息使用。几和案也都体现了矮小家具的特点。其中的“几”,一般体型较小、面狭长,下面两端有足,上面可以摆放东西,人们坐累了之后还可以趴伏、倚伏在上面休息。

“案”放在地席、床榻上是当作小桌子使用的。最矮小的是食案,有长方形(四足)、圆形(三足)两种,非常轻便,最小的像今天带架子的大托盘,大的如今天北方的炕桌(已算是大案了)。还有一种条案,长方形、足略高(多为曲足),用于席地吃饭饮酒、写字,也可放置物品。

4、衣箱和木柜。最晚在战国时期中国人就有了专门装衣服的箱子。湖北曾侯乙墓中曾出土“漆木衣箱”,盖上雕刻有人物、花鸟图案以及“紫锦之衣”四字。在箱盖下方四角处还有把手、便于捆绑搬抬。汉代还有漆方奁(lián)(化妆用的镜匣)、竹笥(sì,竹箱子)等小家具。

在衣箱基础上,最迟到汉代出现了较大的木柜、衣架,都是放置衣物的家具。当时的柜都是长方形箱体、一般会有四个扁足,由于柜体低矮,它们都是由柜顶打开的,柜门还可以加锁,类似于现代社会的箱子。这种木柜不仅放置衣物,还可以放置食物、药材、香料以及文具、书籍等。

5、屏风。在中国古代它首先是配合床榻使用的,放置在床榻的后方及两侧。屏风大致出现于周代,最初较低矮,专设于皇帝宝座(也属床榻一类)后面、为天子专用器具,是名位和权力的象征。后来屏风变得越来越高大,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,在室内可起到分隔、挡风、美化、协调等作用。

又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,屏风普及到民间寻常百姓家,成为古代中国人室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,种类也不断增多。明清时期,屏风从实用性向装饰性过渡,已不再是简单的屏蔽之物,演化为具有装饰功能、更富于观赏性的艺术品了。

6、桌和椅。自魏晋南北朝至唐代,随着中国人居住条件的改善,特别是房屋的增高,中国的家具经历了一个逐步“长高”的过程唐代床的高度已和现代的床差不多了。还有一个因素,就是椅子的出现,也带动了案几长高,并逐步演变成桌子。唐代的桌子已很大、很高,包括椅子,和现代的桌椅差别不大了。

中国椅子的来历,要上溯到汉魏时期由北方游牧民族传入的胡床”,类似今天的马扎它没有靠背和扶手,一般是用于户外活动,如出行、狩猎、游玩、行军等。胡床自魏晋至唐代使用很广,王公贵族不仅居室必备,出行时也要由侍从扛着胡床跟随,以备临时休息之用。胡床在寺庙内常用于坐禅,所以也称“禅床”。

唐代开始桌和椅逐渐流行和广泛使用,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吃饭、写字家具,改变了中国人席地而坐的习惯。首先是冲击古老的坐礼,坐礼变化又导致诸多社交礼仪改变;其次是大量高足家具的出现,彻底改变中国家具矮小的特点,引发房屋内部陈设风格以及许多生活用具的变化。特别是由此造成中国人坐姿明显升高,据称对人的骨骼发育、身增高有帮助。

额外说说中国古代的铜镜。中国出现玻璃镜子是清代中期,距今最多300年时间。之前,中国长期使用的是铜制的镜子,也算是一种小型家具。中国古代铜镜一般是圆形,正面经打磨光亮、可以照人,背面大多铸有钮和纹饰。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铜镜是中国最早的铜镜实物,样式和之后的铜镜无异。中国铜镜样式几千年不变,只是在铜、锡、铅等金属含量上不断改进,直到宋代,铜镜镜面效果越来越好。

唐代铜镜有了形状样式的变化,有八棱、八弧、菱花、海棠、四方等,宋代还有鸡心型铜镜。唐宋时期还有贴金、贴银的铜镜。此外,为了使铜镜不被尘土沾染,古代中国人还使用漆方奁(上面已提到这种家具),它专用于装镜子,以及与镜子相关的布制“镜衣”、镜擦,其它化妆之物。

最后补充一点,宋代之后随着生产力发展、经济繁荣,中国家具的种类大量增加,在制作工艺上出现了很多变化,家具雕刻装饰也越来越多。特别是古代中国人发明的,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木作“榫卯结构”,不仅在建筑、器械上使用,也被大量运用到家具制作之中。对提升了中国家具的品质也有很大帮助。到明代,中国家具更丰富多彩,还出了一位喜好自己动手设计、制作家具的皇帝——明熹宗朱由校。

总之,宋代之后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家具款式,我们今天都能够见到,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