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首页 > 民俗 > 回望故乡:丧葬习俗——做准备

回望故乡:丧葬习俗——做准备

注:丧葬习俗是一代代人流传下来的,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、文化特色。

各地丧葬习俗各异,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演化、改进,以往的大操大办逐步被文明、简洁、庄重的风俗所代替。但一些多年形成的风俗习惯还是不能完全改变,有一定仪式感的丧俗,既是对逝者的深切哀悼,也是对后人潜移默化的影响。有继承有发展,社会才有进步。

我的家乡地处冀东南地区,紧邻山东,西汉大儒董仲舒有的说是我们县的,有的说是景县的,广川原来是我们县的,现在归景县,争名人实际都是为了名人效应给经济带来的益处吧,也可以理解。所以,我觉得我们那里的各种丧葬风俗应该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大,一些规矩也多,这就不难理解了。

凭我的记忆,将老家的丧葬习俗做了一些整理,也算是对家乡丧葬习俗的一种记录。

(一)做准备

家里有老人长期卧床不起,久病不治的,一般家里都要提前做些准备,比如提前购置棺材、寿衣、白布等。

在老人或病人去世前都会有一些征兆,村里有经验的管事人会提醒家人做些准备。如果发现老人或病人发生异常,本家帮忙的男男女女会聚集到主家,有的在屋里盯着,其他妇女则开始在院子里糊倒头轿。

老人或病人去世前,要把头倒到冲西。所以,平时老家是忌讳人们冲西睡觉的。

村里有经验的管事的或者医生看老人或病人去世后,马上会有让人放几声二踢脚炮、烧倒头轿。一般村里人听到这种炮声,就知道村里有人去世了。有的本家还有了微信群,会招呼本家的去逝者家帮忙。村里人尤其是近当家,就抓紧赶到逝者家去帮忙。

管事的和子女开始给逝者穿寿衣。穿寿衣是个技术活,我曾眼见有的子女想给老人穿上寿衣,几个人累得满头大汗也穿不上,殡仪公司的来了俩人,边念叨“老人家您一路走好,伸伸胳膊配合一下”,很轻松地就把寿衣穿上了。

其他帮忙的则在堂屋(中间大屋)马上用板凳架一个木板,搭起一个单人床,上面放上高粱秸扎成的箔子,把尸体放到箔子上。一切收拾利索后,才进行后面的环节。

每个大家庭都有几个管事的,有个主事的,会根据各个环节安排任务。我们那里办丧事期间,除了给孝子留个做饭的外,其他人都各回各家吃饭,轮流值班。家家如此,所以在我们那里,没有摆席之说。

老人去世后,一直有雇戏(吹打班)的风俗,号称四个、六个、八个戏上的。一般他们有吹唢呐、笙、打鼓、敲锣、拉二胡等角色,男男女女,还有唱戏的。

在办理丧事的重要环节,都要吹吹打打。没有环节时,他们要给围观的村民唱戏到深夜。给唱戏班上菜就准备四个盘的菜,其他主食另上,也要准备烟酒。所以在我们老家,单双数无所谓,招待客人是不能摆四个菜的。

公众号:老王的墨香岁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