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首页 > 中医 > 那时候的他们,都会多种方法一起用,才足以承担重任!

那时候的他们,都会多种方法一起用,才足以承担重任!

徐灵胎这篇文章,重点在讲,作为一名中医,应该在明医道的前提下,借助多种方法治病。

我们现在的教育,是分科教育,模仿西医的教育体系,搞针灸的搞针灸,搞中药的搞中药。

我是民间中医再到科班,学校的教育固然都有涉及,但未免西医内容太多,中医知识点被分割的很零散,往往一个中医知识点,被多位老师反复讲,已经是习以为常了。比如一个咳嗽,针灸老师讲,内科学老师讲,中药学老师讲,中医基础理论老师讲,推拿老师讲,诊断学老师讲……

其实呢,这些知识按照原本的中医体系。

就变成咳嗽针灸怎么辨证,中药怎么用,艾灸怎么治,外敷膏药怎么治,推拿怎么治,针灸用哪些穴位……

哪个好,哪个更加系统,节约学生时间,应该是学生比较有发言权。

想通了就觉得还好吧,近代中医本来算得上是耻辱了,也不在意这点内容了

徐灵胎说,有的病要用针灸,有的病要用中药。

大体而言(概括的东西,不要较劲)

筋骨肌肉之间,病是有形的结节,针很快,找到结节松解后,效果立竿见影。但怎么能找到那个点(最优穴位),才是难点,这种有形之体,交给针处理。

脏腑之中,病为无形的气造成,比如湿气过重,寒气过深,中药比较合适,因为中药从内往四肢发,效果必然先作用在躯干脏腑中。

这也是用阴阳的思维推出来了,徐氏书论述精要且逻辑一贯,好书!

所以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,是用药还是用针,多了一个参考标准。

不要太纠结,我们也只是吸收前辈观点。

最后的最后,其义自见!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《医学源流论·汤药不足尽病论》

《内经》治病之法,针灸为本,而佐之以砭石、熨浴、导引、按摩、酒醴等法。病各有宜,缺一不可。

盖服药之功,入肠胃而气四达,未尝不能行于脏腑经络。

若邪在筋骨肌肉之中,则病属有形,药之气味,不能奏功也。故必用针灸等法,即从病之所在,调其血气,逐其风寒,为实而可据也。

况即以服药论,止用汤剂,亦不能尽病。盖汤者,荡也,其行速,其质轻,其力易过而不留,惟病在荣卫肠胃者,其效更速。

其余诸病,有宜丸、宜散、宜膏者,必医者预备,以待一时急用,视其病之所在,而委曲施治,则病无遁形。

故天下无难治之症,而所投辄有神效。扁鹊、仓公所谓禁方者是也。若今之医者,只以一煎方为治,惟病后调理则用滋补丸散,尽废圣人之良法。即使用药不误,而与病不相入,则终难取效。

故扁鹊云∶人之所患,患病多;医之所患,患道少。近日病变愈多,而医家之道愈少,此痼疾之所以日多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