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首页 > 历史 > 东汉末年,封侯到底值钱吗?

东汉末年,封侯到底值钱吗?

不管是看三国小说还是正史,老板一高兴动不动就给手下封个侯这件事,特别有意思。

在一般人认知里,侯爵好歹也是个爵位,怎么在三国时感觉就那么不值钱?你说打了大胜仗封一个侯也就算了,动不动给降将也封个侯是几个意思?难道东汉末年封侯就那么不值钱吗?

其实,我们熟悉的“公侯伯子男”来自于西周,那会儿实行的是五爵分封制,是以宗法血缘为基础的。周天子把土地分封给兄弟叔伯,也就是诸侯,诸侯们在各自的封地里享有独立的行政以及税收等权力;当然作为回报,也要对周天子履行对应的义务,这样一个偌大的国家机器才能得到有机运转。

到了秦朝统一后,逐渐形成二十等赐爵制,主要目的是为了奖励军功。所以受封者不再局限于血缘,不管你是皇室还是普通人,只要战功足够大,都有机会受封。

这二十等爵位分别是这些:

不过这里要注意一点,这个顺序是从低往高了排列的,只有最后两级,也就是十九级关内侯和二十级彻侯,才是侯爵,不过这个时期的侯爵已经跟西周那会儿不一样了。

两汉承袭了秦制,把这二十等赐爵制延续使用,只有一点变化:西汉时为了为避汉武帝刘彻讳,最高等的“彻侯”被改为“列侯”。列侯再往上就是王爵了,一般不轻易封。(所以说曹操被封为魏王,这事一看就不一般)

原则上说,列侯有封国,关内侯则只有名号没有封国。

东汉末年后,列侯又进一步细分出县侯、乡侯、亭侯三等,县侯立国为县国,官秩与西汉相同;乡侯、亭侯不立国,只设家臣。还有比乡、亭各低半级的都乡侯、都亭侯等。

不过,我们都知道东汉后期,卖官鬻爵的现象严重,皇帝带头乱封,所以侯爵的数量激增,但土地和人口就那么多,你说怎么办吧?虽然说列侯能封几个县,但事实就是,很多时候能封一个县都够呛,啥也落不着的也大有人在。但这个先例已开,也不能突然说不封就不封了,于是,大量侯爵还是要封,不然根本没办法应对外戚、宦官以及军阀扩张的需求。

后来到了建安二十年,曹操对二十等赐爵制进行了改革。

“始置名号侯至五大夫,与旧列侯、关内侯凡六等,以赏军功”。

改动主要体现在二十等封爵制的最后六个。从原来的“少上造、大上造、驷车庶长、大庶长、关内侯、列侯”被改为“五大夫、关外侯、关中侯、名号侯、关内侯、列侯”。

这下,带“侯”的爵位从以前的两个变成了后来的五个。伴随数量的上升,含金量却大打折扣了。

你听听这些名字,什么名号侯,关中侯,关外侯……要么敷衍,要么山寨,这些新增设的“侯”,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,皆不食租,仅仅是一种虚封。

魏晋以后,爵位制度更加混乱,二十等爵位制就彻底走向衰落。

作者:随便说说的Sherry 公众号:雪梨爱杂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