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首页 > 国学 > 岁星纪年法与太岁的由来

岁星纪年法与太岁的由来

木星,天空中最大的行星,也是最吉利的星体。因为它的特殊运行规律,早在公元前的战国时代就已经被我国先人发现并且用以纪年。自古以来,历法的确立与天文观测息息相关。星辰的运行实际上对地球上的人们来说,是如同钟表一般的存在,它告诉人们今夕何年,我们处在什么样的时间阶段。古人观星不仅仅看的是吉凶祸福,更是一种宇宙运动规律的观察。

岁星纪年  

战国时代中叶,古人观测木星,了解到其绕周天一周为12年(实际为11.86年),因此产生了以木星在天空中的位置,作为一般普遍纪年的方法,因此称木星为“岁星”。

将木星沿黄道一周天,从二十八宿的起点为始,划分成十二等分,并命名为寿星,大火,析木,星纪,玄枵,娵訾,降娄,大梁,实沉,鹑首,鹑火,鹑尾(从二十八星宿的起点角宿开始,角宿所在位置为属于寿星范围)。

每年岁星所在的位置,也被称为“次”,这十二等分也被称为十二次,用此来纪年的方法就是岁星纪年法。这个方法起源于大约公元前356年左右。

太岁纪年  

但麻烦的是,在岁星纪年法之前,古人已经在使用以冬至夜半所观察到的天象方位为标准,并对照地上的方位,将周天自东向西(即与岁星木星运行相反的方向),配上了以子,丑,寅,卯,辰,巳,午,未,申,酉,戌,亥的十二地支在使用了。当时岁星从寅至丑,丑至子等相反方向行进的纪年方法,实在是不大方便。

于是,古人便假想了一个岁星之影,其运行方向与岁星相反,并将此影子称为太岁或岁阴(或太阴,这里的太阴不是指月亮,而是指太岁)。当岁星在星纪(丑)时,则太岁在寅。第二年当岁星运动至玄枵(子)之时,太岁就进入了卯,其余类同。这个方法和西洋占星里使用的映点法非常相像。太岁按照十二地支的顺序运行,并且以各年太岁之所在命名该年,这种方法就是太岁纪年法,也是今天所用的干支纪年法的前身。

岁星绕周天一周并非是恰好的12年,而是11.86年,如果以岁星完整的十二年绕周天运行一周计算,结果与实际的天象每83年都将差一次,也就是差一个星座。因此古人在计算年份的时候仍然是困难重重。

西汉末期的刘歆曾经因为岁星一周天的运行比十二年稍早的原因,以岁星一百四十四年运行一百四十五次计算,将此方法称为超辰法,还同时称古法用岁阴,新法用太岁,再以岁星和太岁分别计算,以此整理古法中岁名的混杂。然而因为超辰纪年法过于复杂,不适合用于纪年,因此刘歆逝世后,东汉人就不再采用这种方法。

东汉建武三十年(公元50年),当超辰后没有使用超辰法去计算年份,自此之后,纪年法开始与岁星的运行再无任何关系,而单以六十干支顺序来纪年,也就是我们当今仍在使用的六十甲子干支纪年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