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首页 > 国学 > 红山出土中华第一龙?

红山出土中华第一龙?

——关于所谓红山“玉龙”

这玩意像龙吗?

这件无价之宝出土之后,其形象就众说纷纭。但确定的是,第一,年代早,这有科学依据,碳14一测,全都闭嘴。第二,辽西红山文化的动物玉器多,跟南方的良渚不同。良渚的一些玉器,呃,说实话,看着有点不正经。

当然有人说,河南的仰韶不是更早吗?出土了一堆锅碗瓢盆,闻闻都是烩面味儿。肯定更早之前还有更早,人也不能像孙悟空一样从石头里蹦出来。但你好歹有点思想才能称之为文化吧?如果大家都自抬一阶,称之为文化,那我觉得,玉龙,也应该再讨论一下——开玩笑的,不是因为这个才讨论的。

最开始说像猪,又说像鹿,像熊……你像雾像雨又像风,但来来去去不能留下一场空啊!

后来统一称为玉龙了。因为最早,所以也叫中华第一龙。这也就解释了不像。太早了嘛。况且,这是最有面子的叫法。虽然在民间叫不响,但不服的可以去故宫查。大家都是龙的传人,中国人有不知道龙的吗?

等等。真有。谁?龙图腾出现之前的中国人呗。

易经乾卦爻辞说,初九潜龙无用,九二见龙在田,云云。后来帝王就给注册了专利。但奇怪的是,繇辞没提到龙。

爻辞晚于繇辞,众所周知。而单看繇辞——就卦辞吧,别文绉绉了——也没有阴阳之说。那都是后人的发明。这就像,大家都说某个漂亮姑娘很疯,最后发现,其实人家一个朋友都没谈过。

卦辞有什么?八个意象以及元亨利贞,涉川利往。

八个意象,天地,是人都知道。风雨雷电,是人都知道。山泽,就排除了大高原大平原。虽然离水活不了,但并非所有人打小就熟悉山。

而比易经更早的是归藏和连山,连山最早。连山的意思,就是矮而多。丘陵。这些最早的文化遗址相比,最符合的,就是辽西丘陵。

但可惜的是连山归藏都失传了,留下的是名字,还有传说。

传说中国人的祖先庖牺氏(伏羲),蛇身人首。我觉得只要不是傻子,都能看出来,所谓的辽西玉龙,跟龙没有关系,那就是庖牺氏(伏羲)的形象。

没人这么说,是因为,大家普遍觉得,中国人的始祖肯定在中原,无论是文化意义上的还是生物意义上的。但学术上早有人提出不同意见,苏炳添——不是,是苏秉琦就把早期中国文化分布形容为满天星斗。但有点老好好之嫌。

其实中原最狠的不是起源,而是融汇。包括对很多中亚甚至更远的技术的吸纳。但文化的吸纳,主要就是,辽西,内蒙中西,陕西河南山东,长江中下。其中山西得天独厚,坐吃山——山,山河表里。

辽西人把连山弄丢了,但是把庖牺氏(伏羲)的传说带到了中原,并且刻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。没办法,就是个早。

大家一看,庖牺氏(伏羲)的传人,什么事都懂都能解释,而且按他们说的做就好,否则就惨,这不就是算命吗?照这么说,今天的什么政策研究,风险评估,就都成了算命——反正针对的是未来。

到了商周,人们基本上就把庖牺氏(伏羲)的思想给固化了。因为学不到精髓,只能排出来——我的意思是,排列。大家用动物或者植物去占,占到哪条是哪条。不然解释不了那些深奥的思想啊。梁启超就说,思想往往是这样,最开始有一个大宗师,后来虽然越来越精细,但一定会分支。没人再能统一到一起融会贯通了。混血儿的儿子,就不是混血儿了。

后来一些人,有人说是姜子牙,崩溃了。他是陕西人,可能想跟东北人较劲。他就说,干嘛非要这样?可见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应该算卦。算卦结果是不该伐商,姜子牙无师自通地,找到了当初庖牺氏(伏羲)以牺为庖的思路说,卜以决疑,不疑何卜?就把龟甲摔在了地上。这是周武王的意思,但领导自己不能说。

但这是对东北人的歪曲……我们东北人给你们的是思想,是你们自己拿它来算卦。后来姜子牙还不是封了一帮妖魔鬼怪,真朽木难雕。

说回来,但是,大家为了抱团,所以把其他豺狼虎豹乱七八糟的图腾,都给安上去了,才有了后来的龙的大乱炖形象。中原就是一个大联盟,所谓协和万邦。就像今天那种大合影一样,根本看不清人,但是,都以家里摆一份与有荣焉。但,龙身是蛇,这个是主体。所以现在民间还把属蛇叫属小龙。

至于后来人们学会种地之后,就不太在意野生动物了。所以,神农氏,也就是炎黄的炎帝,据记载是个牛头人。种地时,就尊牛了。可能当时种地之前要有个开机仪式,神农戴个牛头就登上了高台。久而久之就拿不下来了,或者懒得拿下来了。

或者人们除了仪式时间以外,也看不到神农氏,他都去野外探店录吃播去了。所以每年春天他以牛头人形象出现,一个可能是,他在证明,我还没被百草毒死。一个可能是,其实牛头里面,每年都换个人……

但可惜太晚了,牛就没登上龙身。

当然,也有人说,龙有牛的耳朵。不知道多少人注意过龙的耳朵……就算是,那也是实在没法打广告,硬挤出来的地方。没办法,拼的就是个先来后到,那些附在蛇身上的其他动物说。

这个过程,跟文王和孔子对易经的丰富,完全一样。周文王,甚至把自己都给写进去了。这多少有点,狂。

当然有人说,万一卦辞也都是文王写的呢?这种事实判定没有多大意义。比如,这篇文章还是我写的呢,难道文字都是我发明的吗?

思想是要流传的,是有谱系的。文王肯定是位整理者,就像,三国水浒也不是一个人写的,孔颖达注疏至少是一个十人小组的集体成果。但你文王自己的事,不能是先民写进去的吧?——又扯远了。

然后就会发现,把那件玉器叫庖牺氏(伏羲),比叫什么中华第一龙,有面子多了——开玩笑。但重点是,最早有硬证据,其他事情会争论不休,辽西没有话语权。第二,现在人越来越不相信传说的力量,甚至多数历史学家倾向不承认夏朝。夏都不认,还认炎黄吗?炎黄不认,还认炎黄的老祖宗吗?这是炎黄逆子,华夏杂种。

扯远了,他们只是想用西人的方法论把自己的血脉过滤净化一下而已,他们只是脏了……

继续——而且也解释了庖牺氏(伏羲)造渔网。

瓢舀鱼的地方根本不会把人逼成发明家。一条大鱼吃好几顿的地方也不需要。辽西这地方,河里都是小鱼,不一网下去,还真吃不饱。当然,今天水越来越少。上古不是。上古水多,所以坎为险,洪水太可怕了。火还需要可燃物,大水泥沙俱下,根本不管你张三李四有机无机。至于老子说的水柔,都是非主流说法了,说好听点就是创新。

但发明渔网是次要的,庖牺氏(伏羲)主要是——按照系辞描述——仰则观象於天,俯则观法於地,观鸟兽之文,与地之宜,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,於是始作八卦,以通神明之德,以类万物之情。

想想也奇怪,就算上古辽西还没这么旱,但这也不是什么好地方。先民居然就在这里活了下来,而且产生了到现在还在闪烁巨大光芒的思想,这——这等于把地狱难度的游戏打通关了,完事还详细写了攻略。孔子说,圣人作易,其有忧患乎?是啊,怕你们其他地方的人,一把好牌打稀烂啊。所以中原那帮人,有了疑惑,就占卜,用谁的词儿?你说呢?

甚至包括牛河梁这个地名也是这样,山泽通气,古人很在意。圣人仰观俯察,老老实实地提出了自己的哲学思考。没有提到什么鬼什么神。庖牺氏(伏羲)本就是位务实的女性。

可以想象,这些思想流传到中原,也被当时还是野蛮人的山西人,奉为经典。后来到了河南才有了二里头。

今天辽西人早不是那样了。已经混杂了燕赵的慷慨气和胡子的土匪气,山东人的豪气和计划经济的傻气。大清朝不让人过来是对的。但是,热河是走廊,辽西关不住,奉天早晚丢。后来辽沈战役依然如此。

所以,清末大移民,很多人留在朝阳,那是一次无意识的认祖归宗。